绿色,“农耕河东”新跳板

发布时间:2020-09-27 16:00:00浏览次数:3

平台简介

9月22日,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绿色发展研讨会在万荣举办。9月26日,中国县域绿色发展(芮城)论坛又在芮城开幕。

绿色发展,是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着力点、切入点,甚至还是突破点和爆发点。千年古河东与绿色新文明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,有着深厚农耕文明底蕴的运城,在新的征程上又会实现从“农耕文明”向“绿色文明”怎样的跨越?

希望真如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所言:“在历史的天空,农耕运城,熠熠生辉;面对时代大潮,现代运城,精彩纷呈。”

从增产增收

到绿色可持续

绿色发展,在如今的社会语境中,是与可持续发展含义相近的。

拆分来看,“绿色”指施加于农业生产中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措施,包括化肥、农药、种子、机械等等,既不对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本身、也不对农业以外的生态环境系统产生破坏性影响。“发展”,是指我们不要返古,用最原始和最传统的技术,而是要采用新技术、新科技,尽可能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。

任何一个理念,都是时代的产物,绿色发展也是一样。

最早的时候,农业种植目标很简单,就是“增产”。在人类农业发展史的绝大多数时期内,如何增产都是主要矛盾。后来,在科技的助力之下,增产问题得到解决。人们在市场经济特别是工商经济大潮中,农业种植又增加了“收入”的目标。随着人们生产活动对自然的破坏加剧,农业生产的目标又增加了“绿色”目标。

目前,我们农业发展的制约性指标,其实就是产量、收入和绿色的三位一体。

我国现有20.2亿亩土地,占全球耕地面积的10%不到。但我们就是用这不到10%的土地,养活了18%的人口,生产了21%的粮食、25%的肉类、45%的猪肉。由此可以看出,我们的“绿色”目标,有着主客观同样的迫切需要。

新技术研发

保障绿色理念落地

从本质上看,绿色发展不仅是一种可持续的理念,更是一门统筹环境保护、技术创新、体制机制改革、科技研发等的科学。

以前,农业种植通过增加化肥、农药投入,实现了投入刺激下的增产增收。如今,正在通过减少化肥、农药、用水、劳力等投入,实现技术指导下的增产增收。